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MH370调查报告翻译组:漏页、拼写错误、马航无回应

2015-3-29 13:00| 发布者: simon | 评论: 0 |来自: 当事人

导读: 3月8日,马航发布了584页英文版中期报告。为了遇难家属看懂这份报告,9日,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5名师生发起了翻译报告的活动。


专业术语的存在让翻译困难重重,他们在网上求援,集结了300多名网友参与翻译。他们希望借此催促马航出台中文版报告。

问:今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发布英文版事件中期调查报告。3月9日,你们决定为中国家属翻译这份报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英文版报告出来后,我们觉得马航应该出一个中文版本,或者我们国内应该出个中文版本。我们几个人上网搜了一下,没有中文版报告,然后我们也和家属确认,他们当时没有收到任何中文版本,这对中国家属来说很难读懂。

9号,我们四个学生还有Tony老师决定在学校发起这个活动。

因为马航报告一共是584页,我们校区大概有600多个学生,最初设想是一人翻译一页,584页应该也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我们发起这次翻译活动的目的,一个是希望家属能看到中文版调查报告,一个是催促马航那边发布中文版。

问:随后在学校发起翻译报告的活动过程顺利吗?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最开始我们几人建了微信群,面向全院推广时主要也是依托于微信、QQ等,借助同学之间的号召。最终只动员了150几名同学,我们觉得这个事儿好像不是最初想的那么简单,而且报告中涉及太多专业方面的知识。

3月9号下午六七点左右,我们翻译了150页左右后,决定在微博上向大众求援。Tony老师和我们中的一个学生特意申请了微博账号,并发起了“MH370中期报告翻译接力”微博话题。

求援微博的内容为“各位,584页英文报告需要你们的力量翻译成中文。希望584位同胞对应584页调查报告。每人翻译一页,是584个同胞对每一页的检视和审查,是对所有失联同胞以及亲人的一份责任和祝愿。目前已经翻译了150页。大家接力!@人民网 @头条新闻 另外,@马来亚航空 可否出具官方中文版本?”

微博发起求援倡议 300网友接力翻译
 
问:向外界求援的微博发出之后,网友反应如何?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第一条求助微博发了微信群组的二维码,很快就有一个学生私信我们说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当时我们就觉得非常感动,因为这是第一个加入的人。群组也接连不断有人进来。我们通过群组分配报告页面,再用邮箱把翻译收回来,现在有300多人参与。
 
问:参与翻译的300多名网友,大体是个什么样的构成?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参与翻译的有空管局人员,机长,空管专业学生,地勤,机务,字幕组,大学生,海内外华人,飞行学院学生,甚至还有高中生和初中生。

最开始加入的大部分是英语比较好的网友,学生居多。后来我们需要把校对整合报告工作做好,后期比较细分,比如说需要机务类,空管类人员等,然后一些比较专业的人会被拉进一个叫专业校对群里面。

工作流程我们会分几个组分配任务,后来还有不到60人的专业组,基本是初翻译、再次翻译、初步校对、再次校对。

300多网友大部分都是中国人,有些是在新西兰、澳大利亚、纽约上学或者工作,从事航空事业,报告的第二部分就是地空对话里面有马来语和印尼语的部分,也有很多学生是在马来或者印尼留学,或者学习过这些语言。
 
问:这么多人参与翻译,而且水平又参差不齐,我们如何保证翻译的准确?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一般出现争议的地方就是比较专业性的内容,出现分歧时我们会把这段文字放到群里,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会在里面探讨,商讨,然后共同给出一个大家觉得都可以信服的最好的答案。
  
英文版陆空对话披露太多信息 内容揪心 
 
问:调查报告分几部分?为什么我们先公布了陆空通讯的译文?通过这些译文,我们能知道什么?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第一部分,主要涉及飞机和整个报告的介绍,机长等机组成员的信息,飞机零部件、黑匣子等飞行日志以及飞机动力部分的介绍。第二部分,属于是陆空通讯,包括 MH370消失前后各国空管以及马航公司的相互对话。第三部分,涉及货物清单。第一、第三部分都需要航空领域的专业人员来校对。其中第二部分已对外发布。

报告的179-556页是陆空通讯的完整内容,MH370消失前后的陆空对话信息量很大,这也是家属们最关注的内容,是最直接地让他们了解到当时飞机与地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另外,它的格式统一性和内容也是整个报告中相对最完整的部分,也最容易理解。
 
问:在我们翻译的过程中,哪些内容让你们印象特别深刻?甚至会让你们感到揪心?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不仅仅局限于地空对话,最让我们感到揪心的是马航发布这份报告中含有很多很低级的错误,比如丢失了一页内容这样不该发生的错误。比如说新加坡,他们连新加坡这个单词都会拼写错误;还有一个很明显的两个单词竟然合并在一起,连空格符号都没有,这就会让人产生歧义,第一眼看上去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读懂了把它拆开了才对,这是太低级的错误了。

专业校对组发现了陆空对话中的一些猫腻的存在,比如说马航对于某一个问题,他们对外说这个地方的地点无法确认,无法定位,但在陆空对话的报告中却突然出现了这个地方的精确定位。

我们一般人发现不了,这也是我们最先想把陆空对话部分发布出来的一个原因,我们觉得这部分对话信息量特别大,而且我们觉得家属可能也希望了解这些信息。
 
问:这些家属是通过什么方式,什么时间联系上咱们的呢?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有一些网友联系我们,有一些家属和网友有些对话,然后我们就和家属们有了一些联系。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尽可能的想不去骚扰这些家属。
 
出现漏页、拼写错误 喊话马航并未得到回应
 
问:现在发布的翻译报告中,会有网友指出一些错误,咱们是怎么解决的?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我们有个纠错邮箱,大家发现问题可以发给我们,有问题的部分会及时纠正。毕竟这是一份非官方的版本。
 
问:刚才你们提到报告中缺了第93页,这个疏漏是怎么发现的?如何确定这页是什么内容?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马航给的整体报告中没有这一页,可是在它的分段报告中有这一页,我们也是在下载分段报告时发现的。
 
问:在微博上我们也向马航方面喊话,他们有没有回应呢?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我们没有得到回应。Tony老师还发了邮件过去,可是也没有回应。
 
问:你们在做这件事情之前,有没有想到会引发这么大的社会效应?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说实话这个确实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平时在学校里也会参加一些公益组织,我们同胞发生了这么大的遭遇,目前事件还没个定论,我们觉得很痛心,不管怎么说,虽然自己的力量并不大,但还是想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可以帮助他们的事情。

我们成立了微博话题之后,关注度开始两天还好,后几天几乎呈那种几何的趋势在增长,说实话我们也是有点被吓到了。

外界对我们的关注越来越多,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也会越来越强,也会给我们造成一些压力。
 
关注此事的人们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 
 
问:调查报告翻译出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质疑你们没有资格做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待这个说法呢?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大部分人还是支持我们并且认可我们的行为。发布微博的时候我们也@过几乎全国所有的外国语大学,也是在求人,可能被忽略了,得到的回复比较少。

我们觉得这不是说有没有资格做,是想不想做,有没有尽一份力去做。

有人看到媒体刊发了我们临近收工时拍的一张照片就说这些学生为什么笑的这么开心,我们是觉得一天工作下来特别累,已经完成了这么多翻译内容会有一种欣慰的感觉,老师说大家合个影吧,就这样随手拍了一张。还有人挖我们学校的背景,我们也觉得挺无奈的。
 
问:过去了一年多,在国内,如果不是因为中期调查报告发布,感觉大家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你们发起求援之后,国内外这么网友参与并关注,你们怎么看待这种落差?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大部分人缺失了社会责任感,但通过这件事,我们觉得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群体一直都在关注这件事情。

比如说网友从微博上看见了这个话题,然后加我们,或者关注我们的朋友来帮助我们翻译,点开他们的微博,我们会发现原来他们也跟我们一样,一直都在关注这件事情,他们只是作为一些小小的群体,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契机把大家都聚集在一起,我们可能不是很轻易的能寻找到他们。
 
完整版报告最终会在网上公布
 
问:你们这个团队未来还有什么样的计划吗?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我们打算在报告后面做一个统计,所有参与翻译的人员,我们会把名单列下来,对他们表示感谢。同时也有一些网友在给我们回邮件的时候,也写了一些不管是对家属还是对马航的一些希望,一些寄语,我们也想把它给罗列下来。

未来我们这个群也会保留下去,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目的就真的和朋友一样。

专业群里的一些从事航空事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机长、机务,没有他们的帮助,这份报告也不会完成,他们每天工作也很忙,工作之余还要克服时差休息等问题帮助我们及时翻译和校对,我们真的很感动,也很感谢。
 
问:报告所有部分都翻译完之后,你们会把最终版交给家属吗?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我们其实不想这么做,因为怕伤了家属的心,而且是非官方的,也担心有错误的地方会伤害到家属。最终版完成后我们会在微博上开放,所有人都可以下载。
 
问:把网友对家属的寄语保留下来的想法,是出于什么考虑?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其实也是机缘巧合。我们有个公共邮箱,所有的网友们都会把他们翻译或者整合的邮件发到这里,我们整合公共邮件时发现了有网友会附上寄语,其实那段时间大家每天都干这件事,还是很累,看到上面的话会觉得很暖心,很感动,感觉整个人瞬间又振奋了一下。
 
问:对你们来说,这个事件对个人来说是不是有些不一样的收获呢?

翻译团队(纽约理工学院南京校区学生发起人):从发起到翻译报告基本结束,十几天的时间,确实有很多收获,只是想尽自己力量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没想到反响这么大,也没有想到这么多专业人士来帮忙无偿提供支持。

另外这个事件对航空业的从业人员触动很大,他们都积极投入进来,觉得如果他们失联了,也有人这么找他们,他们会很欣慰。

刚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一些高中同学会觉得我们好傻,觉得这个事儿轮不到你们来做。但完成这件事情后,他们反而会觉得挺佩服。

经过这件事情,我们体会到社交平台力量的强大,只要你有想法,有组织、有规划的进行一件事就可能会做成,而且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社会。 
 
航空业内人士:马航调查报告不严谨纯碎是态度问题
 
问:你们是什么时间知道这件事情的,是在微博上看到的吗?

翻译团队(空管局、空管专业学生、机务人员):在业内,我们一直都在关注马航事件。得知这件事也是在微博上看到或者朋友告诉的。英文版报告我们大概浏览了一下,没有很细的看,因为这个报告实际上它只是一个报告,它并没有结论性的内容。只能说我们通过了解这个过程,去分析一些原因吧。

作为一个学习空管专业或者从事空管工作的人,能够学有所用并能够帮到自己的同胞还是很开心的。

从事的是空管工作,参与进来本身就是一种锻炼,觉得是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从专业角度看报告 并没有结论性的内容
 
问:从专业角度怎么看待目前已经翻译出来的第二部分内容?

翻译团队(空管局、空管专业学生、机务人员):现在发布的第二部分,只是介绍了一些陆空对话,以及当时飞机的一个维修状态。

从技术角度来看,飞机不应该会蒸发掉,怎么都会有点线索。飞机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应急定位的功能,但是这架飞机完全消失却没有任何一个警报出现。

这不符合常理,如果飞机失控,迅速往下降的时候,下降率超过一定值以后,飞机自己会发出警报,然后全球的雷达在一定范围内都能看到它在求救,它的目的只是为了告诉后人,我摔在哪儿了,但是这个东西被关掉了。
 
问:那么参与到翻译报告中之后,你们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翻译团队(空管局、空管专业学生、机务人员):翻译和校对,基本都利用休息的时间来做,平均分配下来,每个人校对10页A4纸的内容,因为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术语,进度会比较慢。
  
如果航空公司出中文版 也还要等很久
 
问:航空公司出调查报告,一般来说,只会出英文版吗?

翻译团队(空管局、空管专业学生、机务人员):一般来说会有对应,但会很慢很慢,首批英文版发布后,对应的中文版可能要过个很长时间才会颁布出来,不知道要过多久。可能三个月,甚至是五个月。

但在内容呈现方面,有可能在中国人看来,有些语句是读不通的。好像我们把中文翻译成英文,外国人觉得好别扭。
 
问:这次你们有没有叫上身边的朋友一起参与?

翻译团队(空管局、空管专业学生、机务人员):我们都叫了身边的朋友,同学一起加入。
  
英文版报告太不严谨 纯粹是态度问题
 
问:对于这份报告出现的漏页、拼写错误等问题,你们怎么看?

翻译团队(空管局、空管专业学生、机务人员):陆空对话是录音,马航的这份报告只是把录音转成文字,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文案上的笔误。确实不严谨,毕竟是调查报告,纯粹是态度问题。

因为现在飞机也没找着,黑匣子也没有,所以说可能是空管这边的录音,而飞机上本身的录音还是没有办法找到,准确性肯定会低一些。
  
微博向马航喊话 没回应也算是正常反应
 
问:有人质疑学生们没有资格做翻译报告这件事,也有人是在炒作,你们怎么看?

翻译团队(空管局、空管专业学生、机务人员):这种事情实际上要分两面去看。首先翻译报告这件事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可以说是正能量。至于说有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做出来能不能代表官方,这是另外一码事,首先我们要有这一份心去做这件事情。

如果官方出了中文的报告,肯定是以官方的为准,但是在它没有出来之前,这至少是给遇难家属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大家的初衷就是帮助家属看懂报告,只要家属不觉得我们是炒作就可以了。
 
问:在微博上大家也向马航喊话,但是对方没有回应。

翻译团队(空管专业学生、机务人员):这应该算正常的反应。官方部门会很谨慎,就算在网上@一下中国的政府部门,它也不一定会回话。

站在飞机工程师的角度来说,我觉得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马航在飞机维修维护方面做得的确不到位,有些东西没有按照规章进行检修和完成。比如说黑匣子落到水里会发射信号,这个信号可以持续三十天。发射信号的装置依靠电池来提供,根据现在反查维修记录,实际上它的电池在事发之前就已经过期了,这就意味着事发时它有可能已经没电。

按照飞机常规的检修以及常规时间控制的话,肯定要在到期之前把电池换掉,电池有效期是五年。这个的确有问题。也是一个核心问题。
 
问:做这件事情对你们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呢?

翻译团队(空管局、空管专业学生、机务人员):首先的确是没有想过会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我们站在业内的角度看,因为报告没有结论性的内容,所以我们可能没有意识要把它翻译成中文。

但发起人站在为家属考虑的角度去做这件事情就很有意义,因为家属不管看得懂看不懂,只要跟这个事情有关,都很迫切的想要去知道,但报告是英文的,没有办法去看。

作为业内人士,做这件事激发了我们一种职业的本能,觉得这个事情应该要做,我们的参与也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