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49国确认出席抗战纪念活动 17国将派队参与阅兵

2015-8-26 11:19| 发布者: selina | 评论: 0 |来自: 腾讯网

导读: 昨日,国新办召开发布会确认,俄罗斯等11个国家将派方队来华参加阅兵


新京报讯 “目前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准备基本就绪,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昨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介绍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准备情况,外交部副部长张明介绍,截至目前,有49个国家已确认将应邀出席纪念活动,其中有3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外国领导人。

11个国家将派方队参加阅兵

张明在发布会上表示,中方邀请了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关的国家和国际友人来华,同中国人民一起隆重举办9·3纪念活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回应和支持。截至目前,有49个国家已确认将应邀出席,其中有3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外国领导人,19位政府高级别代表,此外还有1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应邀出席。

外军方队、代表队参加阅兵,是这次阅兵的一大亮点。 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曲睿表示,截至目前,11个国家将派方队参加阅兵,6个国家派代表队参加阅兵,包括这17个国家在内的31个国家表示,将派军队观摩团来华参加阅兵观礼。

1779位侨胞代表将回国观礼

同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介绍,经过将近4个月的遴选,将邀请侨界嘉宾1779人出席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活动,这些嘉宾来自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所有应邀嘉宾中,有5位德高望重、声誉卓著的侨胞代表谢国民、陈永栽、朱经武、梁有成、惠京仔,将应邀登天安门城楼观礼并出席招待会;400名各界侨胞代表将应邀出席人民大会堂的文艺晚会,所有嘉宾都会出席9月3日的阅兵观礼活动。

与此同时,9月3日下午,国务院侨办还将在侨界嘉宾下榻的酒店举行“华侨与抗日战争——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年”主题图片展及《血脉长城——华侨华人与抗日战争》纪录片放映会,邀请全体嘉宾观看,共同缅怀海外侨胞支持抗战的感人岁月。

抗战老战士等五类对象将领取纪念章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还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9月2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纪念章。

这次纪念章发放的主要对象是五种情况:一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抗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各地游击队的健在的老战士;二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事地方工作和地下工作的健在的老同志;三是曾在国民党军队参加抗战并于解放战争时期及其以后参加革命工作(或入伍)以及回乡务农的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四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海内外爱国人士、抗战将领中的代表人士;五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中的代表人士。

此外,2015年1月1日后去世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在此次发放范围之内。

■ 焦点

17国将派方队、代表队参加阅兵

已全部进驻阅兵训练基地;31国将派军队观摩团参加观礼

发布会上,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曲睿介绍说,截至目前,白俄罗斯、古巴、埃及等11个国家派方队参加阅兵,阿富汗、柬埔寨等6个国家派代表队参加阅兵,上述17个国家及埃塞俄比亚、汤加等,共31个国家表示将派军队观摩团参加阅兵观礼。

外军方队、代表队近1000人参加分列式

据曲睿介绍,外军方队、代表队近1000人规模参加分列式,每个方队正式参阅人数为75人左右,每个代表队7人左右,方队和代表队均位于我地面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之间。按照国际惯例,各国军队参阅序列原则上按所在国的英文首字母排序。

曲睿说,17个来华参阅的外军方队、代表队已经全部进驻阅兵训练基地,相继展开了单方队训练以及与中方的合练。8月20日、23日,还分别在阅兵训练基地和天安门地区举行了合练和预演,演练总体效果较好。“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外军驻训点,组织进一步的固化和精准训练。”

曲睿说,基于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考虑,纪念活动将为每个外军方队、代表队颁发纪念牌,为每名参阅的外军官兵颁发纪念章。

“历史不会因哪个国家的态度发生改变”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曲睿表示,这次参与的外军方队和代表队,来自世界五大洲,有17个国家派方队或代表队参加阅兵,有31个国家派军队、观摩团参加观礼,这充分说明了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立场和观点上是一致的。

对于有些国家没有派代表来华参加阅兵,曲睿说,我们尊重各国军队是否来华参加阅兵的自主选择,也对来自世界五大洲参阅和观摩的31个国家的军队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历史就是历史,不会因为哪个国家的态度就发生改变。”

“我们坚信,我军与参阅国军队共同参加纪念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互信、发展友谊、促进合作。”曲睿说。

释疑1

政要不来 能派军队参阅吗?

截至目前,共有17个国家派方队、代表队参加阅兵,数量上少于确认将应邀出席纪念活动的国家数,但值得一提的是,多个国家虽然未派政要前来,却派出军队代表出席。

例如,在11个派出方队参加此次阅兵的国家中,墨西哥就是唯一未有领导人、政府高级别代表访华的。

与墨西哥类似,阿富汗、斐济、汤加、伊朗等4国也没有政要出席纪念活动,但阿富汗和斐济派出代表队参加阅兵,汤加和伊朗表示将派军队观摩团来华参加阅兵观礼。

“虽然他们可能政府首脑有事情来不了,但派出代表队、方队参加检阅,表明这些国家还是高度重视的。”受访专家向新京报记者如此分析。

该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多年来第一次举行阅兵,从公布的名单来看,来华参加纪念活动的既有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又有前政要、特使代表,涵盖了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世界五大洲,已能说明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表现了国际上对中国的重视,和对中国抗战的认可。

释疑2

外国方队、代表队如何参加分列式?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军事战略专家张军社向新京报记者分析说,外国方队、代表队位于地面徒步方队之后,也是徒步方队。“基本上都是走正步,不过各个国家的正步有所不同,外国方队和代表队会按照自己国家的习惯走正步。”

张军社表示,代表队人数较少,可能会形成一排或一列的队形,走正步通过天安门前。

至于外国方队和代表队的人员组成,张军社说,大多数国家派来的方队为本国的仪仗队,例如俄罗斯。因为仪仗队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特色,身高比较统一,而且平时都在练习,能够迅速投入演练。另外,代表队的人员应为各国军方代表。

■ 回应

回应办阅兵是为对外展示实力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及“有一些外国媒体报道称中国举办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是为了对外展示实力”,外交部副部长张明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如果一定要说展示的话,那就是中国人民同国际社会一道展示对和平的渴望和捍卫和平的坚定意志。

张明说,近代以来,中国深受外敌入侵之害。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最深切的愿望就是消除战争、享受和平。中方从一开始就表明,中国举办纪念活动的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出席纪念活动的外宾来自各个大洲,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这表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铭记历史、捍卫和平问题上具有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

张明指出,如果一定要说展示的话,那就是中国人民同国际社会一道展示对和平的渴望和捍卫和平的坚定意志。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和作出的战略抉择。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是地区和世界和平的捍卫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相信,中国的和平发展一定会继续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理解、支持和祝福。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够与中国一起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回应安倍不出席阅兵

“活动不针对今天的日本”

发布会上,张明回应了日本首相安倍因为“国会事务”不能出席9·3纪念活动等内容。

张明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政府举办9·3纪念活动,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已多次指出,活动不针对特定国家,不针对今天的日本,更不针对广大日本人民,与当前中日关系没有直接关联。中国一向主张并将继续坚持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

■ 相关新闻

文艺晚会将展示14年抗战历程

首次表现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南京大屠杀等题材

新京报讯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昨日在发布会上介绍,9月3日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专场文艺晚会。

晚会以“胜利与和平”为题目,在京的中央领导同志与出席纪念活动的各国元首、部分外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代表及首都各界代表,共计6000余人将出席观看。

董伟说,今年2月,组建了由知名艺术家构成的主创团队,3月初正式启动创排工作。经过反复论证、精益求精,演出方案前后修改了30余稿。从7月初开始进入排演的实施阶段。

晚会总时长90分钟,全面展示了14年的抗战历程和抗战胜利70年来中国人民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的奋斗历程。

文艺晚会由19个节目构成,选取了22首音乐作品,其中重新设计与编创了18首经典抗战作品,全新创作了4首作品。在题材上也有所创新,首次表现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南京大屠杀等题材。演职人员3000余人,年龄最大85岁,年龄最小6岁。

届时,在京的中央领导同志与出席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各国元首、部分外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抗战老战士老同志的代表及首都各界代表,共计6000余人将出席观看。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