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忙碌的陷阱,你是否已深陷其中?

2016-6-29 07:43| 发布者: hubert | 评论: 0 |来自: 如学传媒

导读: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区分两种近似的生活状态,那就是“忙”和“疲惫”。它们之间有一条非常精细但区别特别大的分界。

但在最近几个月,由于工作需要,我也不知不觉变得忙碌起来。生平以来第一次,我可以绷着一张脸告诉别人,自己“太忙”,没法做他们希望我去做的这事或者那事。我明白人们为什么享受这种抱怨:它让你觉得自己很重要、很吃香、很有利用价值。只可惜我实在讨厌忙碌的感觉。每天大清早,我的邮箱里就堆满了邮件,要求我去做根本不想做的事情,或者立即着手解决什么问题。这让我越来越难以忍受,终于有一天,我逃离纽约,潜伏在某个秘而不宣的地方,在这里写下了这段文字。


在这儿,我几乎不受俗务所累。这里没有电视。要查邮件得开车去图书馆。有段时间,我整整一星期看不到一个认识的人。我慢慢忆起了毛茛、椿象与繁星。我读书。几个月来第一次,我终于能真正写点什么了。如果你不能全身心沉浸在这个世界里,就很难对生活有所感悟,但如果你不能逃离出去,同样也很难认识这个世界,领悟这个世界。

无所事事远非一段假期,一种放纵或一种缺点那么简单,它对于大脑之不可或缺,正如维生素D对身体的作用。剥夺了无所事事的权利,我们的心智将遭受折磨,就像患上佝偻病的躯体将随之变形那样。无所事事赋予了我们空间与宁静,这对于我们是必要的,我们因此能从生活中退后一步,更全面地观望它,能发现意想不到的关联,等待电光火石般的灵感。就像一个悖论,想要把任何工作完成,你必须先让自己空下来。“做白日梦,往往是我们行事之精髓,”托马斯·品钦(Thomas Pynchon)在论懒惰的随笔中这样写道。阿基米德在浴缸里大呼“尤里卡”(Eureka,意为找到了),牛顿在苹果树下顿悟,《化身博士》(Jekyll & Hyde)的创意和苯环结构的发现——在历史上可以找到大量关于灵感的故事,它都出现在人们无所事事、做着梦的时候。这让你不禁会去想,二流子、懒鬼以及没出息的人,为这个世界贡献的伟大理念、发明与杰作,也许跟孜孜不倦工作的人一样多。

“未来的目标是充分失业,这样我们才可享乐。因此我们需要摧毁现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这听起来像是吸大麻的无政府主义者发出的宣言,实际上语出亚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e),他在玩水肺潜水、打弹珠的间隙,写出了《童年的终结》(Childhood's End),并提出了通信卫星的构思。我的老同事泰德·拉尔(TedRall)最近写了篇专栏,提出将收入与工作脱钩,为每份公民发放一份有保障的薪水,这想法听来简直疯狂,但一个世纪之后,它将跟废奴、普选和八小时工作制一样成为基本人权。清教徒将工作变成美德,他们显然忘了上帝发明工作的初衷是为了惩戒。

如果所有人都跟我一样,这个世界也许很快就会完蛋。但我觉得,理想的人生,应该介乎于我本人目空一切的懒散与世人无止境的疯狂之间。我的角色只是提供坏影响,我就像那个站在课室窗外,对端坐在书桌前的你做鬼脸的小孩,催促你找个什么借口溜出课堂,去外面玩耍,一次就好,下不为例。我本人决绝的懒惰与其说是优点,倒不如说是一种奢侈,但我是在很久以前就有意识地做出了决定,在时间与金钱之间选择了前者,因为我一直相信,这一生时光短暂,最好是将时间花在我喜欢的人身上。我想,临终之际,我或许会后悔当年没能工作更努力些,没有说出那些该说的话,但我又觉得,在最后一刻我真正的愿望,可能是能再跟克里斯喝杯啤酒,能再跟梅根散长长的步,能再跟博伊痛痛快快地笑一场。

人生苦短,请勿忙碌。

12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