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犹太人在上海:《谢谢上海》背后的真实故事

2016-8-31 14:22| 发布者: mona | 评论: 0

导读: 如果不是1939年中国对我们敞开怀抱,我们不可能在后来所知道的大屠杀中幸存下来。对中国,我永远心怀感激,因为她赋予我又一次生命。

犹太人隔离区的生活


欧洲犹太难民起初居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内房租和生活费用较低的虹口区。除少数难民自行租房外,大多数难民都住进了临时的难民收容所。很快,犹太难民适应了上海的生活,甚至使得虹口提篮桥一带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形成了一个颇具中欧异国情调的“小维也纳”。(《空间•故事•上海犹太人》)

但到了1942年,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一年6月,纳粹德国盖世太保驻日本首席代表约瑟夫梅辛格抵达上海,向日本当局提出了“最后解决上海犹太人”的计划,即所谓的“梅辛格计划”。经过上海犹太人社团千方百计的加以阻止,以及日本出于各种原因,未严格按照德国方面的要求做,计划虽然没有完全实施,但最终日本当局还是于1943年2月建立了一个“无国籍难民隔离区”,于是,绝大多数犹太人只能被迫迁入“隔离区”。

按照伊尔的回忆,隔离区是一块宽约一英里,长约两个半英里的地带,这里比虹口区的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要贫困,一下子涌入上千名难民更是让这里拥挤不堪,卫生与居住条件都愈加恶劣。

隔离区出现以前,欧洲犹太难民都会随身携带居住证明,标明犹太人的身份,但在隔离区出现后,这些难民被要求必须到日本人那领取通行证,否则不能进出隔离区。因此出入隔离区,成为了伊尔上海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

每过几星期,隔离区里的难民都必须在日本长官办公室外排几小时长队,等待续签通行证。日本长官脾气很差,发脾气时,打耳光,泼冷水的事情是常有的,甚至有人还会被无端关进监狱一两天。伊尔后来回忆起来,会发现当时父亲和其他人一样,每次通过隔离都忐忑不安。甚至伊尔的姨妈每次通过后,都会因为紧张而犯头痛病。

此外,美军飞机空袭日军军用设施及公用设施的事情也时常发生。每次B-29轰炸机的声音把大家吵醒后,紧接着是空袭警报的长鸣,随后是炸弹坠落时的刺耳声音及落下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这些声音交叠在一起,让隔离区的难民们终身难忘。

除了生活恶劣、进出隔离区不方便,及空袭的时常发生外,隔离区的生活就在各种琐事中有序进行着。这些来自欧洲的难民,与中国人生活在一起,并且很快融入了当地生活。

伊尔一家四口住在一栋三层小楼里的一间小屋里,房间一角被当做厨房,除此以外还有小水槽,有自来水,有煤气炉。伊尔的妈妈甚至学会了用中式的煤炉烧饭,烧饭的时候,炉子会不停冒出浓烟,因此伊尔他们要学会如何用蒲扇轮流煽火。

隔离区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一家人依然维持着正常的生活。伊尔的爸爸每天照例到办公室上班,伊尔与她的姐姐每天上学。除此以外,隔离区的难民还自发出版报纸与杂志,还有专门为难民提供的节目,难民还组织戏剧演出与体育比赛,电影院还能看到电影。

就这样,伊尔一家人在隔离区就这样生活着,直达1943年到1944年间的一天,一张明信片突然不期而至。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