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实拍非洲的中国人:这是一种折磨

2017-5-22 11:18| 发布者: hubert | 评论: 0

导读: 贫穷对于非洲大多数国家来说也许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标签,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相信,正因为如此,非洲蕴含着无限商机。


目前超过200万中国人在非洲大陆上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远赴非洲参与工程建设、矿场开采、经商等等。他们纷纷远渡重洋开启淘金旅程。


非洲开放的市场让在这里的中国人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因为中国援外项目,中国众多企业对非洲全境和埃塞俄比亚进行投资和援建,主要帮助埃建设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和中地海外建设集团派来大批工程人员。图为2010年10月17日,埃塞俄比亚阿迪斯阿贝巴,中国建筑工人与埃塞俄比亚工人在正在建设的非洲联盟大厦上施工。


2014年5月6日,中国的一家公司曾承建了两条安哥拉的铁路,当时修建的这段铁路约有500公里长。所有修建铁路使用的设备都是从中国海运到当地,大约有上百名中国工人在这个地处偏远的地区劳作。


他们吃住在简易的帐篷里,并随着铁路的修建不停的搬迁。图为一名工人在入睡前,坐在床上给远在中国的妻子发短信。他是被一家来自河南的中国企业派到赞比亚工作的。


这里的中国人通常都居住在工作地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会讲英语,自己烹饪中国菜,看中文的电视节目和DVD,很少和当地的居民交往。图为一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正在指导当地工人挖沟,铺设下水管道。来自中国的公司因工程质量高,价格低廉,在与欧洲同类公司的竞标中占有优势。


有工人说,“就希望自己忙一点,不敢闲下来,闲下来就会乱想,想家、想儿女、想女人,想国内的一切,这是一种折磨”。2007年4月4日,安哥拉,一名手坐在新铺设的铁道上的中国工人。


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走进非洲,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和智慧为非洲打造美好的家园。他们用双手为当地人带来了当地人急需的水和电。图为2015年中国技术人员在工作。这里往往环境恶劣,他们都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但是依然坚持如初。


在国际黄金价格暴涨的背景下,2010年以来,一些中国人怀揣脱贫、暴富的梦想,远赴加纳淘金。据民间保守估算,在非洲大陆第二大黄金生产国加纳,活跃着上万名中国采金人,逾九成采金人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广西上林县。图为2012年11月1日,加纳,采金人李增全位于加纳库玛西澳芬河上游的工地,一天采金的产量,超过700克。


过去几年间,“淘金加纳”在上林县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兴奋的话题。“每条生产线每天最少生产黄金300克,每克黄金最低卖200元。”巨大诱惑下,上林县掀起了全民投资加纳淘金的狂热:上万个家庭或是掏尽积蓄,或是向银行贷款甚至借高利贷,合伙在国内购买机器,组合成一条条淘金生产线发往遥远的加纳。而赚到钱后,成功者又立刻将利润投入购买更多的机器,带去更多的同乡。图为2013年6月9日,广西上林,上林街头上还能看见办理加纳签证的广告。


此前,在加纳淘金的上林人一度超过1.3万人,他们在加纳的达夸、阿布阿西和库玛西三个地区拥有超过2000条淘金线,每条生产线的机械设备价值200万元。图为2012年11月3日,加纳,中国的采金工人正在熔金。


到加纳淘金的中国人里有河南人、浙江人、江西人,但那些河南人只懂得用船在河里淘金,是上林人教会他们怎么在陆地上淘金。图为2012年11月1日,加纳,当地工人洗砂。


2013年6月10日,广西省上林县塘马村,早期很多出去淘金的人大多赚到钱,回到村子里盖起漂亮的房子。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幸运,2013年6月初,加纳政府展开大规模打击非法采金行动。加方共抓捕124名涉嫌非法采金的中国公民。这其中绝大多数为广西上林人,而更多的上林人则开始了逃亡之旅。在2012年10月11日,中国16岁的采金工人陈龙在当地军警清查采金活动中遭枪击身亡。图为陈龙的父亲陈玉凤,饱受丧子之痛。


在加纳中国采金人遇害,陈龙不是第一例。近两年,中国采金人大量涌入加纳,遇到的暴力事件也随之增多。图为2013年6月10日,广西上林,死里逃生的上林人覃家接,至今眼里都是惊恐的神情。


当地的土匪把中国人的工地洗劫一空,甚至打死了很多人。许多中国人心里害怕变放弃了这段启淘金旅程。图为2013年6月9日,广西上林,死里逃生的上林人李树波,腿上被打中两枪散弹。


进入21世纪后,中资企业在“中非合作论坛”及国家十二五规划“走出去”战略框架下,一些有实力的中资公司开始进入非洲寻找商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中非贸易额达到1222亿美元,在非洲投资企业超过2000家。据粗略统计,中国在非洲从事商务、劳务活动的人数或达百万以上,非洲超过10亿人口的潜在市场预示着这块大陆巨大的发展机遇。


加蓬三利公司是中粮集团中国木材有限公司旗下的境外企业,截止到2011年底,企业累计投资额达6亿元人民币,已在加蓬拥有自有林地98万公顷,商业蓄积量高达1000万立方米以上,三利公司在加蓬投资建立了5家木材经营公司,投资领域涉及林地培育、经营、采伐、物流和初加工,现有员工354人,外籍员工比例高达77%,是当地最大的中国林业全产业链综合运营商。图为由加蓬水和森林部、世界自然基金会面向中国林业企业主办的培训会,有专家介绍加入全球森林与贸易网络及获得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的机遇及经验。


到处都能看见大型的木材运输车在公路上奔跑,在沿海的开发区,木材加工厂、家具厂一家连一家,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随着加蓬政府对林业发展日益重视,林业企业必然逐步走向正规。


埃塞俄比亚有“最像中国”的非洲国家之称,正在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不过,在这里还是能感受到埃塞俄比亚多年的传统文化和习惯,想要真正改变他们的做事风格、办事效率以及办事的灵活性,那还需要很长时间。图为2011年10月一个在埃塞俄比亚的中国制鞋工厂开始招工了。这个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郊区的东方工业园也是由中国人刚刚建成不久的。


这次中国制鞋厂要在这里招收400多名女工,主要是在制鞋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录用标准很简单、上过学、会说英语、手脚灵活。得到消息的当地人蜂拥而至。


对中国人在这里招工,当地人表示很愿意来工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随着中国企业在非洲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当地人进入中国人的工厂。图为2011年10月15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郊区的东方工业园,一家中国制鞋厂招工,面试中。


1990年代后半期,由于小商品经济发达,大量浙江人、福建人、广东人来到罗安达,做衣服鞋帽等轻工产品生意,罗安达位于非洲西部,这座大西洋边上的城市,既是安哥拉的首都,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图为2007年3月31日,一辆运送中国商品的货车穿过罗安达街头。一名中国商人和他雇佣的赞比亚工人,坐在车厢后头。


罗安达聚集了大量的中国人,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抵达非洲的第一站。他们大多数都从事商品买卖的生意。图为2007年3月31日,一名中国商人带着几名赞比亚工人在搬运刚从中国进口的货物。


2007年3月31日,安哥拉,一名中国女商人在安罗达的一家商店门口用手机联系客户。在她身后一名手持冲锋枪的士兵站在那里。


虽然在非洲有丰富的商机,但在异国他乡打拼的代价也是不言而喻的。“吃苦”是在非洲的中国打工者常提到的词。一些非洲国家自然条件恶劣、政治动荡、投资风险大,中国人背井离乡独自走向非洲其独特的生存法则。2007年4月4日,安哥拉,一群来自中国的的铁路工人坐在地上休息,一名当地妇女正微笑的从他们身边经过。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