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蒙娜丽莎》险些被毁,我们差点看不到它!

2017-7-11 08:55| 发布者: hubert | 评论: 0 |来自: 时尚芭莎

导读: 人类的破坏欲有时比想象中的还可怕,因此代价往往惨重。而天然的、无法避免的偶然事件也让诸多艺术品惨遭不测。不论是有意的、无意的,这些憾失的艺术品,也成为了人类的遗憾。


艺术家瓦莱丽·赫加蒂的作品

最近,伊拉克著名的尼尼微古城遗址遭到ISIS恐怖组织破坏,遗迹中的浇灌之门和冥神之门均被推土机夷为平地。早前,他们更是闯入摩苏尔博物馆将雕塑推翻在地,还抡起大锤砸向已有千年历史的亚述雕塑。经盘点,ISIS摧毁的重要文化古迹多达300处,而被他们破坏、盗卖的艺术品更是难以计数。


2003年,巴格达博物馆被ISIS洗劫。

近年来,无论是自然性的意外,还是人为性地破坏,艺术品的劫难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古今中外,艺术品意外被毁的事件历历在目,在人们更加看重艺术市场与其发展的当下,我们也应当从中吸取一些教训。

一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从达·芬奇、伦勃朗到毕加索、罗斯科,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都凝聚了心血,积淀了毕生的技法与心得。他们遗留下的真迹,对当今艺术史格外珍贵,其中所潜藏的价值也远远无法用财富来衡量。但偏偏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专对艺术品下毒手。


罗斯科的《栗色上的黑色》被涂鸦

《蒙娜丽莎》是无人不知的艺术佳作,据相关资料考据,达·芬奇于1503年开始绘制这幅肖像。这幅画作留下了许多神秘的线索,而画中的蒙娜丽莎究竟是谁,至今仍是一个谜。自1804年起,这幅画就一直被收藏在卢浮宫。

而震惊全球的《蒙娜丽莎》失窃案曾于1911年发生。当时,一个乔装成卢浮宫工作人员的窃贼偷走了该画,这幅世界名作就此消失。一直到两年后,另一名叫做温琴佐·佩鲁贾的窃贼因民族使命感盗回了此画,并归还给了卢浮宫。


达·芬奇《蒙娜丽莎》

但这幅失而复得的杰作却在随后漫长的岁月中引发了无数次破坏。其中,最危险的一次要属1956年的攻击事件:先是画作的下半部分被泼上酸性液体,而仅过数月后,一名玻利维亚人将石头砸向画作,导致局部颜料脱落。如今,这幅《蒙娜丽莎》已被防弹玻璃隔绝并保护了起来。


达·芬奇

祸不单行,达·芬奇的另一画作《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由木炭与粉笔绘制,这幅作品在1987年就被估值3500万美元。然而正值英国国家美术馆展出期间,画作被一位男子愤怒地开枪射击。

这位男子因对英国时下政治、社会以及经济状态感到不满,做出此举。最后,保护画作的玻璃展柜被击碎,碎片将画作中圣母的长袍划出6英寸长的裂口。


达·芬奇《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

针对名画的破坏活动也从那时起开始频繁上演——身为17世纪最伟大画家之一的伦勃朗,创作的《夜巡》也曾多次被盯上,作品于1975年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展出时,画作被一位曾任教师的待业人员用刀划过数下。虽然后来画作被修缮复原,但仍可见当时留下的刀痕。


伦勃朗《夜巡》前的参观者

这些破坏者的动机似乎都是出于某种情绪化反应,因此会直接导致他们与战争,或是具有争议的创作题材来针锋相对。

毕加索的画作《格尔尼卡》中的背景是德意志的战斗机轰炸了西班牙的一座小镇。1974年,这幅作品正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一参观者对着画作使用红色颜料涂上了“杀戮欺骗一切”,而这个行为则被认为是对当时参与越南美莱村大屠杀的美国陆军中尉的保释事件的抗议。万幸的是,《格尔尼卡》因原先k拥有的亮光漆逃过了一劫。


毕加索《格尔尼卡》

江洋大盗

艺术品的价值从来无法轻易预估,而恰恰是这种无价之宝的吸引力,诱引了各色盗匪蠢蠢欲动。然而与被毁坏相比,画作落入了盗贼的手中,往往意味着难以重见天日。

1969年,两名盗贼闯入了意大利巴勒莫的一家教堂,他们用纸刀直接切出画作,将画框弃置在原地扬长而去。那悬挂在教堂内的画作正是卡拉瓦乔所绘制的《圣方济各、圣劳伦斯与耶稣诞生》,这幅名画丢失了几十余年依旧杳无音讯。


卡拉瓦乔《圣方济各、圣劳伦斯与耶稣诞生》

1990年,两名盗贼乔装成警官,进入了美国波士顿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将13幅名作一举劫走,其中包括伦勃朗的3幅作品及莫奈的1幅作品,这宗案件被视为现代史中最大规模的艺术品失窃案,损失高达30亿美元。尽管案发后,博物馆官方给予了高额赏金希望追回这些名画,然而如同大部分被盗走的画作一样,它们如今仍然下落不明。


伦勃朗

这些盗贼为了能抢走馆藏品也用尽办法、做足了准备,甚至不惜全副武装。挪威的第一起持枪抢劫艺术品案件发生在1994年,爱德华·蒙克的《呐喊》与另外一幅《麦当娜》从蒙克博物馆中被盗走。


爱德华·蒙克《麦当娜》

另一起事件也非常可怕,三名盗贼全副武装,他们强闯了瑞典国家博物馆,手持冲锋枪威胁工作人员。与此同时,他们将伦勃朗及雷诺阿的作品从墙上摘下。

整个事件让在场人员都大惊失色,而抢下了名作后,盗贼三人组乘坐停泊在馆外的游艇一走了之,整个过程好似一部好莱坞电影。这起事件就发生在2001年,而被劫走的画作至今也仍未找到。


亨利·马蒂斯《田园曲》

对于艺术品遭遇失窃,有时也不光是盗贼多么“天赋异禀”,而是藏馆也会百密一疏。2010年, 盗贼趁着夜色从法国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偷走了五幅名画,其中包括毕加索的《鸽子与豌豆》、马蒂斯的《田园曲》以及莫迪利亚尼的《持扇的女人》等,此案堪称“世纪大案”,损失被估值达1.24亿美元。


毕加索《鸽子与豌豆》

然而,这场偷窃案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当时场馆的安保系统已经出现故障停用了两个月,而当时场馆内的三名保安均在打瞌睡,盗贼仅仅是破窗而入,再娴熟撬掉门锁后就不劳而获了。

不过,也有被幸运追回的。2002年,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遭遇劫匪,梵·高的两幅早期作品《席凡宁根的海景》与《离开纽南的归正教堂》被盗走。然而在不久前,警方针对那不勒斯犯罪集团展开调查时,在意大利庞贝附近的一所伪装成民宅的毒贩小屋中发现了这两幅被盗的画作。


梵·高的《席凡宁根的海景》与警察

此前也有迹象表明,位于意大利的黑手党似乎比其他犯罪集团更加热爱艺术——1969年,正是西西里的黑手党偷走了卡拉瓦乔的《圣方济各、圣劳伦斯与耶稣降生》。在地下交易市场,艺术品拥有更好的交易筹码,而蒙克博物馆以及梵·高博物馆的被盗事件皆由此而起。


电影《教父》的片段

19世纪以来盗窃案频发,针对官方机构的偷窃让无数画廊、博物馆终于在懒散的安保系统上下了功夫,加大了对艺术品的保护措施。这让我们也意外地发现,专业机构往往在艺术品被人觊觎时,是难逃一劫的。

专业机构也遭殃

德国的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可谓人才辈出,它对艺术领域的贡献有目共睹,如博伊斯(Joseph Beuys)、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等等知名艺术大师都出身于此。


约瑟夫·博伊斯

然而对于学院来说,那些最重要的学生,即未来的知名艺术家们,这些人的创作却在学校中被毁——画布被刀割破、画架也被拦腰折断,遭到破坏的作品达到60余件。这些创作被丢到了学院的公共空间中,它们多数刚刚完成,还未递交给各自的教授与导师,这件事情让受害的学生们愤怒不已。


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任美术教授的彼得·多伊格的画作

而这破坏事件的始作俑者源自学院的清洁工团队,他们的破坏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惩罚学生——学院在近年来因储存空间不足,允许学生们将创作放置在教学楼的走廊上,但因总有学生久久不来取走,这些作品在走廊上大有堆积如山的势头。于是,清洁工们似乎才想出用这种极端的法子给学生们上一课。


遭毁的画作

位于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是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然而它却因人为纵火而被险些破坏。发生火情的当时,有超过1500名游客被紧急驱散,虽然教堂整体的建筑结构没有遭到致命性损坏,但教堂的内部装饰多处均不同程度受损。


圣家族大教堂

而地处法国塞纳河之上的巴黎艺术桥曾在二战时期因德军轰炸被毁,在上世纪80年代重建后,也不再单是一座古迹。近年来,因作家费德里科·莫恰所写的小说《对不起,我爱你》中有关爱情锁的情节火遍欧洲,这里也就此成为情人们的“圣所”——艺术桥的两边被形态各异的爱情锁挂满。


巴黎艺术桥

不过,这忠贞不渝的浪漫之约却让艺术桥再次垮塌。2014年,长约155米的步行桥在部分桥段上出现了坍塌情况。警察在对艺术桥上的游客进行疏散后,紧急移除了爱情锁。


艺术桥被挂满爱情锁

文物古迹以及艺术品的损坏在很大程度上归于人为因素的破坏,它们在战争时期遭受的损害尤为严重。因战争被烧毁后只剩一堆乱石的圆明园,失窃的文物多达150万余件。战争向来拥有抢劫掳掠、无恶不作的风气,而这让不少国家的文化遗产在爆发战争期间遭受了严重损失。


圆明园复原概念图

人类的行为对未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时代迈入了21世纪,但在艺术品身上发生的盗窃案、损毁案却仍屡见不鲜。我们如何才能维护好历史遗存下的珍贵财富,又要如何善待他人的辛苦创作?要怎样对待艺术这件无价之宝,是未来人们仍需学习的课题。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