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中国古代四大帝师智慧 成大事者必备

2017-9-21 17:15| 发布者: rachel | 评论: 0 |来自: 京博国学

导读: 时也,命也。时机决定命运,“四大帝师”的智慧核心是一个“时”字,即成大事者当守时待命。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对后世最有影响的乱世有八个:一是商朝末年,二是春秋战国,三是秦末汉初,四是汉末三国,五是隋唐之际,六是元末明初,七是明末清初,八清末民初。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乱世中,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十个智谋盖世之人。

所谓智谋盖世,顾名思义就是智谋冠绝一世,甚至称雄后世。这种盖世智谋,就像武林中绝顶高手的武功,高深莫测、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几百年才出一个:

商朝末年的姜太公姜子牙、战国的鬼谷子、秦末汉初的张良和范增、汉末三国诸葛亮、隋唐之际的徐茂公、李淳风和袁天罡、元末明初的刘伯温和姚广孝。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些谋士中最典型的四位:姜子牙、诸葛亮、张良和刘伯温,四人被后世称为“四大帝师”。

他们以纵观全局、高瞻远瞩、居高临下眼光,以经天纬地、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的高超智谋纵横捭阖,决胜千里,或借助英明之主荡平乱世,统一局部江山或占有整个天下,或借助成就别人来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

姜子牙:做个内心强大的人

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是周王朝开国功臣,被誉为“兵家鼻祖”和“谋略之祖”。

唐朝以来,他被追封为“武成王”,与被受封为“文宣王”的孔子并驾齐驱,成为我国一文一武两尊偶像。

姜子牙姓吕,名尚,字子牙,民间俗称姜子牙,姜太公。

姜子牙一生满腹经纶,文武兼备,谋略超人。不论是治国安邦还是用兵作战,都能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巧用谋略,先计后战,表现出高人一筹的决策方法与指挥艺术。

然而,最让今人称道的莫过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往往是一个心存远方的人,他之所以能够耐得住一时的沉寂,主要是他深信某个恰到好处的时机,总会给予他一个璀璨的前景。

史载姜太公活了113岁,年轻时宰过牛卖过肉,开过酒店卖过酒。直到70岁还是闲居在家,一事无成。

“时运未来君休笑,太公也作钓鱼人。”直到72岁,他的时运才降临。望江垂钓以待时运的正是后来的齐国开国之君姜太公。

时来运转并非一蹴而就,对于绝大多数人,往往在漫长的等待中丢失了内心的韧劲,变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

《论语•子罕》中孔子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这句话及姜子牙的故事告诫世人:往往正是最艰难的岁月,耐心熬过后便可知孰是强者。


姜子牙:做个内心强大的人

张良:拿得起,才能放得下

张良,被后世称为“谋圣”。更切实的评价是:读一部兵书,灭一个王朝,开一代盛世。

他是汉初三杰之一,高祖赞誉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专业军师的最高素养。

张良善于谋划大事,所以总在最关键的时刻都有他的奇谋。

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封功时也能稳住将士之心,三救刘邦,又为江山稳定请“四皓”立太子。

他的大智大勇在“鸿门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向不拘小节的刘邦从来对他都毕恭毕敬,足见其智慧之高明。

然而,最让人称赞的莫过于他明哲保身、急流勇退之举。

虽然张良无兵无权,甚至没有任何职位,但从心底讲,做了皇帝的刘邦还是很畏惧张良的,毕竟张良的谋略能力远超刘邦。

后来,刘邦不知道该怎样“褒奖”他,所以让张良“在齐地自择三万户”。

张良本是韩国人,他孜孜不倦的目标是“复韩”,这一点天下无人不知。

可刘邦让张良去齐国韩信的地盘领三万户封地,这明摆着刘邦这个人不实诚,骨子里对张良也有些信不大过。

张良岂能不了解日夜相伴的刘邦?项羽已死,张良的历史使命也就完结了。

刘邦取了天下,我张良报了仇。两人各得其所,皆大欢喜,此时分手,恰到好处。

此时张良已生去意,但仍不好驳了刘邦的面子。于是说:我最早和你相识于留地,对那座小城难以忘怀,你真要封就封我个留侯吧。

张良辞封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我张良祖祖辈辈是韩国旧臣,暴秦灭韩后,我散尽万贯家财,一心为故国复仇。现在目标已经达到。况且,国破家亡后,我已经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已经很满足了。我的心愿已了,从此愿远离尘世。

刘邦“乃封良为留侯”。

实际上张良虽然智深,但是他的退隐,也不能仅仅理解为明哲保身。

因为他开始的目的就是为国报仇,既然目的已经实现,那就自然可以退身出局,功名利禄原本就不是他的目标,这是他与萧何尤其是韩信不同之处。

正是这种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了张良行为的不同,同时也最终造成了结局的不同。

汉初三杰中,最后韩信以谋反罪名被杀,萧何也被治罪下狱,惟有张良一生平平安安。

张良用事实告诫世人:放得下,才能保得住!


张良:拿得起,才能放得下

诸葛亮:“观人七法”,教你如何识人

一代谋圣诸葛亮,运筹帷幄,算无遗策,是智慧的神话。在《知人》一文中,对于识人他道: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一个无志之人,要么是一个庸碌的人,要么是一个骑墙的小人。这样的人对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变”指的是应变能力。要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与他多说话。将他逼到词穷的地步,看他如何应对。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识”指的是见识。临事对策,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见识水平。一个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会做事,终究不过是个对社会无害的人。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没有勇气的人,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旧不知道如何破解难关。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刚柔并济,曲折迂回,迎难而上,往往都可以解决掉难题。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庸俗之人,喝酒以后胡言乱语,甚至耍酒疯,闹得场面尴尬。而能够自我克制的人,有时会在此时流露心底的感慨,或谈理想,或谈挫折。因此识人的伯乐,最应该在酒桌上考察人的品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观察对方面对利益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节操。节操高洁之人,对不义之财绝不享用。《孟子》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之财,数额再大,终究逃不过清空的一天。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节操辛苦获利,则利虽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在拜托对方办事时,还可以由此观察对方是否能如约办到。如果一个人答应对方的事办不到,他会诚意向人道歉,有时甚至会推荐能办好事的人。虽然此时他失信了,但反而彰显出他的品质。

结交好的朋友,任用适当的人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大获裨益。


诸葛亮“观人七法”

刘伯温:时机,决定命运

刘伯温,即刘基,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谋略家。

他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也。”

民间也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刘伯温曾预言未来中国,明代刘伯温的预言确实用隐喻的方式预言了今后数千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就是著名的刘伯温《烧饼歌》。

有一次太祖朱元璋正在吃烧饼,突然刘伯温求见。

朱元璋想考一考刘伯温到底有多大能耐,究竟能神到何种程度。于是用盘子将烧饼盖住,然后恩准刘伯温晋见。

刘伯温到殿之后,朱元璋问:“先生深明数理,可知盘下是何物?”

刘伯温面不改色,手指捏算了几下回答说:“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依臣之见这碗中乃烧饼也。”

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夸赞刘伯温乃百年不遇之奇才。

因为这件事烧饼歌便被传颂开来,而且烧饼歌里的预言也都一一验证,可谓是神乎其神。

大明王朝成立后,刘伯温遇到了和张良同样的问题。但两人的境遇却完全不同。

尽管神机过人的刘伯温为了自身的安全,曾数次固辞不愿受爵,后来无奈被封为诚意伯之后,又马上急流勇退。

可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到底又能退到哪儿去?

再说,他也没有完全做到全身而退,这样恰恰就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刘伯温:时机决定命运

在孔子看来,时也,命也。不管“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其核心还是一个“时”字。即时机决定命运。

刘伯温生在明朝,最后郁郁不得志,就是因为他始终被怀疑当过元朝官员,会摇摆不定,难以得到重用,最后还被怀疑叛国,这注定了他最后凄惨的命运。

刘伯温可谓不得其人,不得其时。

而张良可谓得其时,当时秦国已经而且一定会被灭掉的,但张良却不得其人。

相应的,诸葛亮是得其人,但不得其时。

而姜子牙是得其人,得其时,姜子牙正好处在殷商气数已尽,纣王要把商朝灭掉之时。

所有这一切,都是时势造就的。


时也,命也

老子《道德经》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菜根谭》言:“退即是进,予即是得。不与人争常得利,能退一步常进百步。”

姜子牙之所以能功德圆满,是因为有分封制,可以封邦建国,不再身居庙堂,这是一种大退。

而张良面对君主专制,退隐即是善终。

至于诸葛亮,虽然未退,却不失为从帝师军师向行政官僚转化的范例,勉强可以算是一种退。

刘伯温刚好相反,他既没能真的退,也没有完成从军师向丞相的转型。

古人云“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一变,整个情势就随之变了。

一件事情,当时去做非常顺利,时间一拖就错过了,明明是好事也会拖成坏事。

同样的道理,在时机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硬要去做也不会成功。

所以,我们中国人知道一定要守时待命。

即使一切都准备好了,还是不能动,一定要守到那个时。时一到,马上就出动,自然很快就完成了。时没有到就动,别人都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你反而干不成事,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