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5亿票房,40万张退票,《后来的我们》怎么了?

2018-5-2 06:17| 发布者: hubert | 评论: 0 |来自: 腾讯评论

导读: 电影《后来的我们》上映当日,出现大量预售票被退的情况。据报道,这种事先大量购买预售票,然后在上映当天退票的怪异行为,很可能是造假方哄抬预售票房,忽悠影院为其排片的“套路”......


五一档几部电影票房、排片的实时动态

要点速读

1 在预售阶段购买足够多的电影票,会让很多影院经理认为,这部电影特别有市场。于是,院方会增加这部电影的播放场次。播放场次多了,票房也就相应的增加了。在得到票房之后,再于首映日当天,将之前预购的电影票退回。这相当于空手套白狼,用退票骗票房。

2《后来的我们》“刷退票”的现象,让预售失去了预测票房的功能,干扰了院线经理的判断,可能会使电影院的收入受损,也让同时期上映的其他影片遭到挤压。

3 这种看似鸡贼的钻漏洞行为,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40万张退票引出5亿票房?

据统计,《后来的我们》总预售票房1.2亿,进入影史预售票房前十。这样高的预售成绩让院线经理们都对刘若英的这部处女作充满信心,纷纷调整排片,增加放映场次。据统计,上映第一天,《后来的我们》排座占比48.4%,场次占比44%,吞食了近五成的市场。

在得到高排片的加持后,《后来的我们》取得了傲人的票房成绩,上映首日,票房便达到近3亿元。截至30日凌晨1点,《后来的我们》票房已破5亿。

然而,在首映当日,《后来的我们》却出现了诡异的大规模“退预售票”事件。据统计,截至4月28日,猫眼平台上出现疑似恶意刷票并退票数约38万张,涉及票房约1300万,占当日总票房2.8亿的4.6%。恶意刷票订单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此外,淘票票平台也有超过2万张《后来的我们》的退票。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可能是冲着骗排片来的——通过网络第三方平台大量购票,以虚假的数据让影院认为电影售票数据好,从而增加排片场次,然后大规模退票。而那些已经开设的场次,由于也已经有真实用户跟着买了票,所以已经无法取消。最终,损失全部来到影院这端。

如果真的有人想通过“刷退票”来骗排片,那么谁有动机这样做呢?

有可能是网络售票平台。猫眼电影是《后来的我们》发行方,有动机通过操控预售来给电影造势,来操控排片,而猫眼同时又是第三方售票平台,是存在操作上的便利性的。因此猫眼需要对外界的诸多疑问做出足够合理的回应。


然后是片方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按照规定,制片方可以拿到票房总额的30%,如果先暂时扔出去2000万左右买预售票,把首日票房拉高至3亿,那当天的票房分账就可以拿到9000万左右,到时候再把这2000万收回来。这“空手套白狼”的买卖实在是值。

当然,异常比例退票究竟是什么原因,还需要有关方面更深入的调查,才能得出结论。

买票“骗排片”,使预售制的意义大打折扣

从这次的新闻中不难看出,电影预售制作为一项比较新鲜的事物,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但他本身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在没有电影预售制的时候,影院经理的排片工作要比现在难很多。有些人曾经试图想出一些办法,比如,郑州一家影院开发了一个“排片管理系统”,通过旗下几家影院的首日票房反馈,计算排片“误差率”:一个影院,给了一部片30%的排片占比,如果这部片产出的票房占当日总票房的30%,就是不错的排片。如果是20%或50%,那就意味着搞砸了。然而,即使是这类通过模型运算来决定排片的方式,往往很难让排片的准确性有质的提高。像2014年的《一步之遥》,当时有家大数据运算机构,预测有25亿元票房,然而,最终票房只有运算结果的五分之一。大数据还显示《智取威虎山》就不应该投拍,可这部影片最后也获得了近10个亿的成绩。北京新影联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还曾表示,成熟院线经理的经验预判,比大数据运算更具有参考价值。

可人的经验也有局限性。太原一家影院经理就坦言,现在,每月有三四十部新片上映,根本就没时间看这么多电影。因此,在电影首映日排片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有一些赌的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以做到“票房最大化”(即给会卖座的电影多排片,给相对冷门的电影少排片或干脆不排片)。


而电影预售制诞生之后,院线经理就可以根据预售票房,预测影片上映后的市场热度,并根据预期的票房,合理安排放映场次。

虽然预售票房和实际票房未必总是高度吻合,但预售制带来的数据是极具参考价值的。曾发行过《战狼2》等高票房影片的影联传媒董事长讲武生就表示,预售和影片票房是相互影响的,预售是影院排片的风向标。


然而,如果发生了类似“《后来的我们》预售刷退票的情况”,那可能就会使负责排片的影院经理被误导,做出不利于使票房最大化的决定。还可能会间接地挤压掉其他电影的票房空间。一位影片发行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后来的我们》品质并不差,也很有可能会获得五一档冠军,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如此悬殊?作为一部文艺爱情片,《后来的我们》仅凭市场是不可能获得这么高的市场份额的”。


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对《后来的我们》的“异军突起”存疑,他说,爱情片在好莱坞几乎是一个行将淘汰的片种,至少热度已经不那么高

资料显示,与《后来的我们》同期上映的影片中,票房最好的是徐峥和王丽坤主演的《幕后玩家》,票房位列第二名,仅为1.03亿左右。而它现在的排片占比仅为 16.81% 左右,同期比较之下,与《后来的我们》差距较大。

从长远来看,这种看似鸡贼的钻漏洞行为,将害人害己

“刷票房”的行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量自购票房,这件事情国内很多电影在发行的时候都做过。比如2014年的电影《英雄之战》,就爆出过“买票房”的新闻。

对此,时任电影局市场处处长周宝林曾表示,“自购票房”并不属于违法,其行为相当于电商前不久举办的三八节包场看电影活动。至于算不算一种新型营销模式,“现在还不好说,电影局也在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

而另一部分则是在首映当日大量退票,就是《后来的我们》这种情形。这也是让很多院线工作人员十分气愤的一点,而且实事求是的讲。这种行为已经在事实上对影院构成了欺骗,误导了影院对于未来票房的判断。北方某影城经理在谈及此事时就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中的相关规定,如果“刷退票”的情况能够得到证实,那么相关方将有可能遭受进一步处罚”。


然而,尽管有这方面的规定,目前尚无处罚先例。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种看似鸡贼的钻漏洞行为,无疑是害人害己的。首先,以后谁还会喜欢跟这样的发行方合作呢?据报道,在一个影城经理的微信交流群里,大家都在谈被退票的数量,有的是200张,有的是400张,一位经理有些愤怒,直言这种做法“太混蛋了”,“要联合起来抵制这种卑鄙的发行手法”。

还有院线经理表示:“大规模退票不仅占有了预售的真票房,后台却退了这部分预售成绩,影院其实并没有收到钱,反而因为虚高成绩进行大量排片,想看的观众因为票已售出看不到,两败俱伤。”

预售制本来是一项对任何一方都有好处的制度,可以促进院线方面可以根据预售票房安排排片,追求总票房的最大化,避免影院资源浪费。片方可以根据预售票房安排宣传进程和上档日期。

而“刷退票”的行为则将这项有利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好制度,指向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方向——只有刷退票的电影获得了好票房,影院则被虚高预售额欺骗,收入受损,其他电影也受到挤压。

针对这类情况,相关部门也应当尽快在制度上跟进。用法律法规明确区分,在预售过程中,哪些是营销策略,哪些是违规行为。据报道,目前,作为“促进法”配套法规之一的《电影行政处罚裁量办法》正在制定之中。这应当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好消息。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