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人生,改变从来不晚,晚的是改变的决心和志向

2018-6-4 06:20| 发布者: yan | 评论: 0 |来自: 国学智慧书院

导读: 如今,在这个焦虑时代,出名趁早,成功趁早已然成为大家追求的心态。许多人害怕在年轻的时候不能成功,不能得到,往往就被这些大山压住而难以翻身。


然而,人生有趣的地方在于,大部分人的成功并非与青春和外在挂钩。年龄优势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当下是否成功的核心因素。

要知道,就人生而言,是讲节奏的。每个人何时做何事的节奏,都不一样,也是他人很难学习和效仿的,其实,人生找对了自己的节奏,路才会更通畅。

一个人的节奏和性格、阅历、出生、环境等息息相关,以及对自我的了解和洞察,越是充分了解自我,才能真正体悟什么样的节奏才是适合自己的。

很多青年有着老者一般的洞察和智慧;很多中年人有着孩童一般的任性和不成熟。

所谓成长,一是觉悟,二是努力。只有真正觉悟了,并且行动了,人生才会真有生命力出现。

三国时期吴国宜兴人周处,一个被当时乡里厌恶的恶人,竟然因为改变而成为一代忠良名臣,死后被建祠纪念,这实在是值得人深思。

其实告诉我们,这不代表人的恶可以很快被遗忘,而是因为他虽然是恶人,但是忏悔了改变了,他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种自我救赎,在历史上是如此之少,所以,周处才显得如此可贵。而周处能做到的,其实当代很多人也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能立志笃行。

救不救赎自己,不在别人,全在自己一念之间。

苏洵,中年读书,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于是,父子名动京师。

这时的苏洵,已经年近四十,接近当时老年人的年龄。这很像当代新闻里常见的父亲和儿子一起考大学的故事。

但这样的故事里,没有矫情,只有理想和不甘。

现如今,许多人觉得年龄大了,工作多年了,靠熬资历前进;有些人则拥抱新鲜,拥抱学习,渴求哪怕一丝的改变和提升。这都没有错。

就像苏洵,他二十七岁读不读书,其实也都在于他的自我选择。

因为他本就是地主乡绅,就算不读书,不进汴梁城,也照样可以过富足悠闲的日子,而且有两个读书作文都是状元级别的儿子,也足以让他骄傲一生。

但是苏洵不甘心,他觉得内心里还有一股气没有释放出来,他觉得自己能读好书,能写出好文章。于是在本可以做老爷享福的时候,他选择和两个儿子一起,做学生苦读。

也成就了他,成为“唐宋八大家”的文豪之一。

所以,人生,事在人为,不认输,命就奈何不了你。

人生从来没有人可以被别人定义。也没有谁可以定义你这个年龄就该怎么怎么样。

恶人可以变名臣,中年读书变成文豪。正是因为改变从来不晚,晚的是改变的决心和志向。

只要给自己一个自我定义,然后出发,然后上路,大器晚成就有了一半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