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这些app正在“偷”走你的隐私

2018-9-3 06:29| 发布者: hubert | 评论: 0 |来自: 国是直通车

导读: 个人隐私又双叒叕引关注。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发布的《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超八成受访者曾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而根据另一项调查报告显示,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等导致的经济损失一年可高达915亿元。

此外,去年3月公安部开展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仅4个月时间就侦破相关案件1800余起,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500余亿条。

个人隐私是如何泄露的?或许是我们自己亲手“交”出去的。

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八成人是因手机应用授权而泄露隐私的。其中,用户在安装和使用手机应用时,总是阅读以及经常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合计不到3成,仅偶尔会阅读或是从不阅读的,则占比过半,达到57.4%。

每一次个人隐私出现在新闻里总是与“泄露”“侵犯”相连,在互联网时代,严守个人隐私究竟难在哪?到底如何才能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保护注定是脆弱的?

手机应用滥用权限现象并非首次进入公众视野。大到如支付宝“2017年账单”被质疑在用户不知情状态下获取用户个人信息,而引发的社会公众的口诛笔伐。小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刚上网买了个手机,就接到若干数码品牌店的“亲切问候”;在大家几乎不再使用的短信中,它也依然在互联网时代发挥着自己的“余热”:接收垃圾广告……

然而实际上,其危害不仅只有收到垃圾短信这么简单。江苏省消协工作人员曾做过检测发现,在手机下载的100多个手机应用中,79个可获定位权限,23个可直接向联系人发送短信,14个可以监听电话和挂断电话。而允许应用读取用户“位置信息”的,经监测发现,这样的应用大多数通过GPS定位可以将用户所在位置精确到10米。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则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他们愿意用个人隐私来交换便捷和效率。

然而事实上,更多的情况在于用户不愿意也没办法。


《报告》显示,在安装手机应用时,那些从不阅读应用权限和用户协议或隐私政策的受访者中,有61.2%的人表示,从不阅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授权就没法用,只能被迫接受。

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便捷和效率,难道只能以让渡自己的隐私权为代价?

达睿咨询创始人、电信与互联网分析师马继华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在目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服务体系中,并没有对“隐私”形成准确的界定,对于应该获得保护的个人信息以及应当被手机应用获取的个人信息之间并没有出现明确的界限。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应用的开发商在提供服务时则占据相对优势地位。

“用户取消勾选应用服务协议中的‘同意’,则不能享有手机应用的服务。而手机应用供应商如果提前设置‘默认同意’,其法律上的判定又未明确,这就导致部分手机应用滥用用户授权,对用户隐私造成一定的威胁。”马继华说。

模糊的界限给了一些手机应用开发商获取用户信息的“可乘之机”,而我们自己也应该反思,究竟有没有对个人隐私形成足够的重视。

《中国网民个人隐私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完全不担心或是偶尔才担心自己的信息会在互联网上被泄露的的占比达到65%。而当个人信息在平台上泄露时,四成受访者选择仅修改密码了事,而能够主动联系消费者协会进行维权的比例仅为14.1%。

马继华说:“公众应该加强隐私保护的意识,在享受互联网服务的同时,对隐私问题多一分注重,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不能让他人堂而皇之地收集我们的个人信息”。

严守个人信息应该怎么做?

滥用手机应用授权的开发商和企业,吃相固然难看,但缺少法律法规对其的制裁也是威胁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病灶之一。

自2017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针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还应当遵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而在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初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其中,人格权独立成编,并对此前受到各方关注的个人信息做出了规定。有专家指出,这是首次从民事基本法层面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行为规范。

“草案中的条文虽然不是很多,但是细化了《民法总则》中的有关规定,确立了保护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也使得个人信息在民法层面的保护得到加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格权中增加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在各国立法实践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虽然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但要保护个人隐私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要畅通用户维权、曝光的渠道。“要号召广大用户来发现存在过渡申请权限的手机应用,让用户积极参与到曝光的行列中,对这些存在泄露用户隐私威胁的手机应用开发商形成一定的压力,监管部门也应该及时责令此类应用进行整改”。

面对手机应用的任性“越权”,用户也有自己的应对之策。付亮建议:“用户在下载安装了手机应用之后,可以在手机的设置中逐个对授权进行取消,只留下部分授权,或者将授权全部关闭,当使用时再进行授权。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应用持续地接触到你的隐私”。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