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生活的彼岸

2020-5-28 16:02| 发布者: yan | 评论: 0 |来自: 一青舍

导读: 我们常说,哲学是反求诸己的学问,实际上,面对生活中的任何境况,都需要有反求诸己的精神。临事不应该去责怪别人、嗔怨别人,而应该具有反思精神,面对它、接受它,从自己身上去寻找原因。


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位领导,发现他有时会对我怀有敌意,在许多事情上设置障碍。遭遇这样的情况时,我劝自己静定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自己有没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经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向他巨细无遗地汇报工作进程,在沟通上渐渐产生了隔阂。了知自己的不足以后,我立即做出了改变,尽量仔细地向他汇报工作,慢慢地,也就能够做到冰释前嫌。

人都会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但如果在工作中一遇到困难,就采取鸵鸟的态度,一味逃避,最终只能退无可退,遭遇到悬崖绝壁而已。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观念的差异,总是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我们所要做的是自我省觉、破冰而行,不是责怪他人、憎恨他人,最终与人疏离或交恶。

做人要有容人之量,所谓的容人,就是要接纳别人,接纳不同的意见和声音。

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及时地反省自己。只有真正将自己和他人放到完全平等的位置上,既不因地位高就谄媚他,也不因贫贱困厄而轻视他,这样才能够打开自己的心量,成为一个真正受人欢迎、与人为善的人。

及时省觉自己,意味着要随时和自己的不足、丑陋做争斗,这是非常残酷的搏杀。因为人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别人,而正是自己。

一位游泳健将在一个雾霭漫天的清晨横渡英吉利海峡。由于大雾的关系,他一点儿也看不到岸,甚至连十米以外的东西都概莫能见。他一个人游着游着就觉得非常疲惫,怎么也看不到胜利的曙光。这一次游泳的过程,他觉得特别煎熬,特别漫长。终于,他感到自己的体力和心理都已经达到了极限,于是招呼随行的小船,对他们说,他要宣告此次横渡的失败,请载他上船。上船以后,他悲痛而后悔地发现,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就已经要到达胜利的彼岸了。

生活中,常常能感受到这样的绝望和无助,因为自己并不能够知道,生活的彼岸究竟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得到心灵的救度,看到佛光的普照。

很多人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如同机械一般地重复,每天从起床到睡下,中间所经历的过程都是如此繁琐无味且相似。这就好像是古希腊的西西弗斯神话,西西弗斯受到神的惩罚,每天都要费尽心力推一块大石上山,但快到山顶时,这块石头又会滚落下来,第二天、第三天,第二年、第三年,直到无穷无尽的永生,都是周而复始的失败而已。他永远都要去完成这样注定失败的任务。

对于那个游泳健将来说,并不是别人击败了他,而只是濒于绝望的心灵使他受到挫败而已。对于我们来说,生活诚如西西弗斯神话一样朝朝暮暮经历着类似的场景,但又与他不同,他受到神谕的惩罚,在无望中获得无味的永生,而我们则走过宝贵的、五彩斑斓的生命四时,既有春日的芬芳与甜美,也有夏日的繁盛与酷暑,经由秋日的萧索或丰收,体悟冬日里围炉的回忆或冰雪的严逼。生命的景观在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中,都是同而不同。

在日本,传说有一种非常丑陋的蛤蟆,长了很多条腿,青黑色、斑驳而不平整的、湿滑黏稠的肌肤,令人害怕的身形,暴突的眼睛,这种蛤蟆如果被放到镜子面前,就会被自己的相貌吓出一身油来。听到这个故事时,很多人会觉得好笑,又为蛤蟆的丑陋感到同情。

其实,人有什么资格去同情它呢?它照见自己的时候,尚且会因为看到自己的丑陋而感到怵惕惊惶,人在揽镜自照的时候却常常看不到自己的过错与短处,这不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吗?

当反求诸己时,自己会不会因为怵惕而吓出一身汗来呢?能不能真正去面对一个有限的、有缺陷的、有过失的自己呢?有没有勇气去修正和提升自己呢?

有人告诉我,一个人的成败,最重要的就在于他每天八点以后在做什么事情。可能对于绝大多数现代人而言,应酬、休闲、娱乐、电视电影、电子游戏,占满了整个夜晚。这时应该需要每天提醒自己,如果夜晚都是这样度过,则生命很快便会归于无望之中。

每天八点以后的时间,还有多少人愿意对月遐思,愿意开卷沉吟,愿意为明天积累一点儿有用的资讯或为未来积累一点儿珍贵的精神财富?

许多人称这个时代为“速食主义时代”,当快餐和快速相亲都成为一种文化并被不断推广时,应当为自己的心灵敲响警钟,问问自己的肉身是不是已经走得太快,以至于远远地把灵魂抛弃在后。

英国的一些名校有博雅教育的传统,专门培养绅士和淑女,这些博雅君子之所以与速食教育的产物不同,并不是因为有多少金钱或者掌握着多少权柄,而是说他们会像一个真正的贵族那样恪守所应当恪守的理则,他们会拥有许多美好的品质,会把读书、反思自己视为是终生的功课。

二战时期,德国元帅曼施泰因的儿子在1942年的列宁格勒战役中阵亡。老元帅为自己的儿子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孩子,不仅仅因为他的外表,高大修长的身材,一张柔嫩偏长的贵族脸,而主要在于他的品行和思想。他从不会弄虚作假,他谦虚朴实,乐善好施,他的观点里充满严肃庄重,他不懂什么是自私,只知道宽容和仁爱,他的精神和灵魂吸纳着人间一切美好和善良。他是一名热情洋溢的军人,名副其实的高尚的人,一个基督徒。”在这段话中,可以比较清楚地知悉,要成为一位真正的贵族,需要具有多少克己的、可贵的精神。

对于我们而言,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无论是向社会学习还是向书本学习渐渐地提升自己,静定自己的心,不使它随着浮躁的世风之浮沉而颠沛流离。

眼睛之所以向外看,是教我们在自然万物、世情民风之中不断地受到感发和启示,如果在工作中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遇到一些不利的人事,应当抱着一颗善心去接受和面对它,而不是嗔怨、憎恨这个世界。心之所以向内照,是照见自己本来明净的心上所染上的灰尘,及时地把自己心中负面、阴暗的东西清除出去,才能够回复心灵的安宁与喜乐。

有人说,佛教喜欢谈心性,这是非常虚妄的事情,而事实上,心的力量却是真实不虚的。在周星驰主演的喜剧《九品芝麻官》中,编剧虚构了一个场景:当那个主人公对着大海练习滔滔不绝的口才时,大海顿时浊浪滔天、翻涌不息。这种看似荒诞、夸张的“物感”反应,其实并不全是虚构的。

在《水知道答案》中讲述过很多心灵带来的奇特景观,比如科学家在控制量变的条件下,当你对水结晶说赞美的言辞时,它会变成非常美丽的图案,有的如同绽放的花朵,有的如同舒展的笑颜一般;但是当恶语相向时,水结晶却会破碎或变得丑陋难看。物尚如此,人何以堪!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要想人生得到巨大的智慧,就要在此刻把自己的心安下来。安心就可以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就可以冷静和理智地思考问题。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