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观月之影 观人之心

2017-10-4 06:23| 发布者: hubert | 评论: 0 |来自: 腾讯儒学

导读: 千百年来,人们每逢中秋必观月,必说嫦娥。人说月如明镜,若真如此,人们观月、说嫦娥,又何尝不是在观己之心、说己之情呢?


嫦娥奔月

据《淮南子》卷六《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就这简单的两句话,却引起了后人无限的遐想。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对月亮都怀有美好的想象和期盼。中国的中秋节,更是让月亮成为那一日的主角。中秋月圆之夜,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月饼,喝着小酒,看看月亮,自然就会想到或说到嫦娥。多年前热播的《春光灿烂猪八戒》中,除了可爱的八戒之外,似乎最吸引人眼球的角色就是八戒喜欢的嫦娥了。在电视剧中,嫦娥飞升之后非但过得不幸福,反而倍感凄凉,引人无限同情。

其实,有“诗鬼”之誉的唐代诗人李贺,早在千年前就表达了对嫦娥的同情。其《嫦娥》诗云: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鬼李贺

此诗前二句描绘的是从夜晚到天明的过程:镶嵌着云母的屏风前,孤烛暗淡,夜色浓深。银河中的星辰渐渐隐去,天慢慢亮了。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嫦娥没有任何言语,甚至从未出现。但是诗人既已明说这是写嫦娥,则所描写的便是嫦娥的一种状态。这是一种近乎死亡的静态,让人感觉不到半点儿生机和活力,透露的是一种孤寂与无奈。所以诗人猜测,嫦娥此时此刻应该非常后悔自己偷吃了长生不老之药,害得自己独自升天,过着如此寂寞冷清的生活。

比李商隐更早,诗圣杜甫也曾写到过嫦娥,他在《月》诗中说:“斟酌嫦娥寡,天寒奈九秋。”历来学人解释老杜此诗,多认为这是老杜以嫦娥自比。比如黄鹤就说:“寡妇孤臣,情况如一,故借以自比。”这种解释是否有道理,我们尚且不论。只就老杜的说法来看,他也认为嫦娥独处月宫是寂寞凄清的。然而,仔细体会老杜的诗,他在“斟酌”之后,并没有像李商隐一样认为嫦娥“应悔”,而是用了一个“奈”字来表明心境。奈,是忍耐,是坚韧。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忍耐,是“任而东西南北风”的坚韧。所以,老杜虽与嫦娥一样苦,他最终选择的不是后悔,而是孔子式的“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关键在于内心的抉择

其实,嫦娥是否后悔,显然并不可考。重要的是,李商隐、杜甫等以诗人的想象去揣测嫦娥的心态,除了给我们一份诗意的忧伤之外,同样也可以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一方面,世俗点来看,长生不老之药、飞天、广寒宫,可以被认为是奢华的物质享受,比如今日之精品美食、高档跑车、豪华别墅等。但是,当嫦娥拥有了这一切之后,她并没有感到幸福。相反,她倍感孤独与寂寞。由此可见,纯粹的物质享受,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身处广寒宫的嫦娥,此时最向往的应是人间夫妻恩爱的温暖吧。


纯粹的物质享受,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

另一方面,精神一点来讲,正如有些学者所解读的,李商隐的《嫦娥》诗,实际上有自寓的意味。即冰清玉洁如嫦娥,摆脱了尘世烟火的污染,却必须承受高处不胜寒的孤寂与冷清。李商隐自身不愿与俗合流,但当他真的超脱尘世之外时,他内心又像嫦娥一样倍感孤独。这种矛盾的心境,长久的折磨着我们的诗人。杜甫显然比李商隐更早体会到这种滋味。但杜甫与李商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虽深知坚持高尚道德,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寂寞和凄苦,但却并不为此而后悔。换而言之,李商隐和杜甫都如嫦娥一样身处孤寂之地,但李商隐有时候会难以忍受,老杜却能始终如一,安于居处。李商隐之所以只能是“小李”,杜甫之所以为“大杜”,由此亦可见一斑。反观自身,我们内心是否也常常像李商隐一样渴望超脱,而当自己真的不与俗接时,又倍感孤独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世上的大多数人都是李商隐式的“嫦娥”吧。而像杜甫一样,能够安与寂寞,坚守正道的“嫦娥”可能并不多见。

千百年来,人们每逢中秋必观月,必说嫦娥。人说月如明镜,若真如此,人们观月、说嫦娥,又何尝不是在观己之心、说己之情呢?

相关阅读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