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新闻网 - 澳大利亚新闻 - 澳大利亚中国新闻门户 | Australia Chinese News Portal

 找回密码

搜索
ACNW QR CODE
ACNW WECHAT QR CODE

15岁少女被父母逼到绝望跳河:比病毒更可怕的是父母这句话

2020-7-11 10:51| 发布者: yan | 评论: 0 |来自: 郁郁青青

导读: 「我好绝望,我该怎么办?」这是一名高三女生发的一条求助信,看着文字都觉得心疼。


原来,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唯一可以依靠的妈妈却常常打骂和侮辱她和刚上六年级的弟弟。

「你怎么不去死」,更是被妈妈挂在嘴边。

弟弟虽小,也不甘忍受妈妈的辱骂,开始和妈妈吵架,家变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虽然高考一日日临近,但她已经没有心思复习,她更担心这种环境下的弟弟,会走上极端。

长期被恶语中伤的孩子,心中肯定早已千疮百孔,更何况这些话来自亲生母亲。

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暴力,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孩子的内心没有那么强大,消化不了父母的言语伤害。

语言暴力的杀伤力,其实比病毒还要可怕。

01 语言暴力,就像刺向孩子心脏的刀

看过这样一个视频,我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女孩约十四五岁,因为回家晚了,就遭到父母劈头盖脸地的骂。

「你什么东西?」

「你去死,死了干净!」

他们骂女孩不检点,让她滚出去。

女孩看着眼前面目狰狞的父母,绝望地吼出:好,我去死,你生下我就是个错误。

但女孩迎来的不是父母的冷静,而是围攻、推搡、拖拽、一个接一个的耳光,妈妈打完爸爸又接着打。

她用尽全力嘶吼:我不是不想好,可你们是怎么对我的?

父母却说:「老子错了也是对的」「如果知道你不争气,生下来就该掐死你」。

女孩没再说什么,转身冲出了门外。

漆黑的夜里,她走向河边,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父母变成了魔鬼,尽挑最恶毒的话,朝她的心脏上扎。

语言暴力的威力有多大?

教育家李玫瑾调查发现:

经常被父母骂的孩子性格容易出现缺陷,56.5%的孩子经常暴躁,22.1%的孩子冷酷,25.7%的孩子自卑、抑郁。

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无数次问自己: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最亲的人都这样,我活着有什么意思?

一位女孩患上了重度抑郁和双向情感障碍,心如死灰,整日靠药物维持睡眠。

疫情期间,女孩天天面对母亲狂风骤雨般的言语打击,开始百度如何自杀。

国外一位父亲见儿子沉溺游戏,把上膛的手枪放在他面前,吼了一句:「有种你就别活了!」

在他转身的瞬间,儿子就对自己扣动了扳机。

明明看得见他的恐惧和无助,为什么还把刀子往深处捅?

明明爱孩子,为什么要把他推入绝境?

02 语言暴力很常见,但绝不正常

可悲的是,这样的伤害离孩子并不遥远,并且每天都在发生。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7岁的小男孩因为成绩不好,常常被妈妈训斥。

妈妈常叫他「二百五」。

对着镜头,男孩哭着说:「别叫我二百五」「我想让我妈妈能多给我几次机会」……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一句句「二百五」戳得孩子有多痛。

知乎上有个问题:被家人用语言伤害是种什么感觉?

满屏都是心碎的声音。

「感谢他们20年的洗脑,终于让我相信自己真的是烂泥扶不上墙。」

「我感激她的养育之恩,但是她给我的伤害也是同份量的,我要用一生摆脱这个家。」

……

一个孩子对父母从依赖到憎恨,中间积攒了多少愤怒和失望。

可正像一位老师所说:多少父母正在拼命伤害孩子,却不自知。

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显示,父母每天对孩子的话中80%都是负面评价。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你怎么就……」

「你怎么这么笨」

……

或许父母明明想表达「为你好」,但脱口而出的话里只有打压和控制。

父母总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理解,可这些声音就像毒瘤一样长在孩子心里。

03 好好说话,是父母的重要一课

蔡元培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改变说法的语气和方式。

1.「6秒情绪控制法」

闺蜜发现儿子跟自己疏远了。

原来,她总是把凶孩子当家常便饭:「生了你我也是够倒霉了」你就不能像邻居家的哥哥一样让我省点心吗」……

意识到问题后,她开始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次,孩子又在学校闯祸了。

那些习惯的话刚要脱口而出,她努力地压制住,转身做了个深呼吸,心里默数着1、2、3……

她发现,她终于可以用正常的语气询问情况了。

儿子没有像往常一样犯犟,而是在和妈妈一起分析情况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心理学教授欧廉尤里斯提认为,在情绪将要引爆时,按6秒行动法则可以改变当下的状态。

即降低声音,放慢语速,胸部挺直做深呼吸。

短暂的停顿,会让暴躁的情绪慢慢消解,回到平和的状态,从而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

2.讲究场合,给孩子留足面子

文学家胡适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他一句,即使犯了大事,也会等到晚上,关了房门再责备和惩罚。

「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懂得维护孩子的面子和自尊,惩罚不是为了发泄,是真的为了教育孩子知错改错。

孩子会从父母的尊重中获得充足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这无疑是最好的富养。

3.换一种方式表达

不同的表达方式,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

把「猪脑子,这么简单都不会」换成「再认真想想,妈妈相信你」。

把「这么胖,长大谁要你」换成「如果瘦一点,你会更漂亮」。

把「跟你哥哥差远了」换成「你们各有优点,都是妈妈的宝贝」。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和尊重。」

把孩子放到平等的位置,用双向沟通代替居高临下地训斥,用鼓励代替嘲讽,许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04 很多时候,冷嘲热讽确实源于恨铁不成钢。

而且我们常常骂完孩子后又后悔,自己躲起来哭,发誓一定改,绝对没有下一次。

语言是窗,也是墙。

当你用刻薄的话把孩子推开,你们之间真的就会有一道墙。

当你再想亲近孩子的时候,他不一定愿意。

有位网友说:在我有能力反抗的时候,开始想要表示爱我,可是我没有勇气接受了。

所以,别等孩子与你渐行渐远,才追悔莫及。

道歉可能有用,但最好的方法一定是不去伤害。

热门新闻 Hot
关闭

友情推荐上一条 /2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 澳洲新闻在线  

Copyright © 2012 -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ebsite Design Sydney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