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C
Sydney
Wednesday, September 11, 2024

Buy now

spot_img

乔治·何克 一位国际友人的中国情节

2024年7月22日,是培黎学校校长乔治·何克逝世79周年纪念日,这位来自英国的记者,在抗战期间,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撰文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还担任陕西双石铺培黎学校校长,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何克1915年出生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193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何克随姑母环球旅行,经美国、日本,于1938年初抵达上海。在这里,何克目睹了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暴行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华考察。

同年6月,他以合众社自由撰稿记者身份到延安参观访问。1939年初,在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介绍下,何克二次入陕来到宝鸡,被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创办者新西兰人路易·艾黎留下,担任“工合”西北办事处英文秘书。

1942年,经路易·艾黎推荐,何克担任陕西凤县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校长。在双石铺担任校长期间,何克还身兼英语老师、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三职。学校教务、学生的吃喝拉撒,全靠他一个人操心。甚至在学校经费不到位的情况下,他还经常骑着自行车从凤县赶到宝鸡,向“工合”宝鸡办事处要钱“救火”。就在生活如此拮据的情况下,何克还义无反顾地收养了聂广淳、聂广涵、聂广涛、聂广沛,四个地下共产党的遗孤。

1944年,培黎学校开始往甘肃山丹县搬迁,聂广涛回忆,何克亲自带领学生修建废弃的庙宇,将其改造成为教室、宿舍、实验车间。教学秩序很快恢复正常。他远离故土身居异乡,久别英国亲人,却在中国找到他为之奋斗的正义事业。为了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他把家里寄给他的钱都捐助给学校。

何克根据所见所闻,写了一本书《我看见了一个新中国》,较为客观地介绍抗日战争的情况。这本书于1944年在美国、1945年在英国分别出版。

遗憾的是,何克没能等到抗战胜利的那天。1945年7月22日,何克腿部受伤,不幸患破伤风去世,年仅30岁。临终前,他写下了一行字:“把我的一切送给培黎学校。”孩子们把书写有他们姓名的校旗放入何克的棺木。

正如他墓碑上所刻的诗句

“彩色绚丽的生命啊,光辉而又温暖,
为了它,人们一直在奋发向前。
他已经逝去,从此不再奋战。
在战斗中逝者的生命,却更加光辉灿烂。”

何克这位国际友人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

.
Shares

Related Articles

Stay Connected

0FansLike
0FollowersFollow
22,000SubscribersSubscribe
- Advertisement -spot_img

Latest News